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学老师需要教师资格证吗,以及给大学老师送钱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教师这个职业广受大家的喜爱,这么多年一直受人尊敬。现在的教师一般拥有事业编制,更是大家眼里的“铁饭碗”职业,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报名参加公招考试。
不过,这些年来教师的招聘门槛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往年想成为教师,高考结束就要填师范专业。但现在,师范生已经不是必要条件。2023年,只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就可以成功报考教师,一起来看看吧!
1.教师资格证
过去大家总以为师范生是教师行业的准入门槛,其实教师资格证才是。这也是现在各行各业的大趋势:看证书说话。只有成功考到教师资格证,才有后续参加教师招聘的可能。教师资格证并不难考,一年有两次机会,而且属于通过性考试,报名门槛和考试难度都不高,努努力就能过。要注意,无论是不是编制教师,原则上都需要教师资格证,走教师这条路最好早点考一个。
2.普通话等级证书
这几年的教师招聘考试统一要求普通话等级证书,一般学科要求二级乙等以上,语文科学则要求二级甲等以上。之所以要求普通话等级证书,也是为了推广普通话教学,毕竟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自己都不会说普通话,学生当然也学不好。我们记忆中那些操着一口方言的老教师只会慢慢退休,未来的教师基本上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3.本科以上学历
严格来说,事业单位招聘的门槛是大专以上,但是教师行业比较特殊,就目前各地的招聘情况来看,本科生算是起步门槛,很多好一点的学校甚至只招研究生。学历要求这么高,归根到底还是太卷了,报考教师的人实在太多,条件自然也水涨船高。不仅是教师,像公务员、医生等行业,同样越来越看重学历,未来考编制,高学历考生才是主流!
4.年龄35岁以下
目前常规教师招聘的年龄限制是35岁,和大多数编制考试持平。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个年龄也可能进行调整。比如有些学校需求骨干教师,因为可能降低报名年龄,要求30岁以下才能报考。有的学校需求高学历人才,会规定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以放宽到40岁。但不管怎样,想考教师的同学可以认准35岁这个标准,超过35岁,基本就和大多数教师岗位无缘了。
总的来说,教师的报名门槛并不算太高,学历、年龄要求和一般的编制考试没太多区别,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等级证书才是关键。先把这两个关键证书拿到手,后面就能顺利参加教师公招考试啦!
新中国的成功建立,除了人民的思想进步之外,革命领导人的力量同样居功至伟。
作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位主席,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领袖毛主席。
一生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而努力,最终带领着亿万国人成功迎来了新中国。
尽管毛主席在我们每一位国人心中都是永远的领袖,也同样是凡人之躯,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都绝非常人,人格魅力更是出众。
毛主席的一生都在带领我们整个民族走向强大,在革命之余,毛主席的生活也同样有着自己的儿女情长,也有为了缺钱而烦恼的时刻。
但好在有着志同道合之人帮助,才使得他有着足够的精力去带领彼时国人走向解放。
毛主席于1920年和杨开慧成婚,同年正值革命的初期,各个方面都需要钱财来补给,包括武器和物资,正是在当时的北大教授章士钊的帮助下,成功渡过了难关,加快了民族解放的脚步。
为了表示对章士钊的感激,在其年迈之时,毛主席每年都在用自己在报社的稿费向其给予资助,连续资助了10年。
01 伯乐和千里马章士钊在民国时期,在文学界颇有威望,他对待国家大事也有自己的看法,更是发表了数篇文章,在当时文学界人才辈出之际,同样拥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袁世凯称帝期间,对章士钊慕名而来,希望他能够出任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在当时的大学中,北大是全国的最高学府,无数的著名文人墨客都在北大聚集。
但尽管如此,袁世凯的为人处世并不受到章士钊的认可,便直接回绝了他的邀请,拒绝任职北京大学的校长。
一直到后来袁世凯倒台之后,蔡元培成为了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在他的邀请下,章士钊欣然允诺,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一名教授。
并在之后再次邀请了当时较为著名的文学家,包括未来的我党创始人李大钊等人。
在北大的任职期间,章士钊结识了多名拥有着先进思想的文学家,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是先后结识。
并因为拥有着相同的国家观念,最终结为好友,经常一同探讨自己对当时国事的看法。
在认识毛泽东之前,章士钊和当时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就是多年好友。
二人更是经常一同饮酒作乐,在杨昌济眼中,章士钊一向慧眼如炬,这么多年以来,他一向看人最准。
彼时的毛泽东也已经离开了长沙,成为了北大的一名图书管理员,并在任职期间在当地报社发表过多篇文章。
作为北大的图书馆管理员每个月既能获取8元的报酬,还能随意阅读北大图书馆的文章。
这份工作对当时的毛泽东而言十分合适,每天听着北大学子和教师的谈话,也让他了解到了当时的大学生对国家大事的看法,为之后的革命工作展开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任职北大图书管理员的时候,毛泽东的文采和气魄也使得他在北大这样一所人才济济的学校同样小有名气。
当时的所有人都知道,北大的图书管理员绝非凡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毛泽东也同样受到了多名北大教授的关注,同样也包括当时的章士钊。
而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就是通过阅读毛泽东的文章,对他的文采和文章中的气度甚是欣赏。
在几经波折之后,毛泽东也顺利地成为了杨昌济的亲传弟子,毛泽东也经常在闲暇之时前往杨昌济的住址和其探讨文学。
随着时间的流逝,杨开慧也慢慢地被毛泽东的气度和谈吐所吸引,尽管当时的毛泽东已经25岁,她只有17岁。
但在接受新思想之后的她并不会因此而隐藏自己的爱意,而是大大方方地讲了出来。
彼时的毛泽东也同样十分欣赏杨开慧的落落大方,作为杨昌济的女儿,她也同样有着丰富的文学功底,最终二人情投意合,暗定终身。
当时的杨开慧虽然并没有告诉杨昌济自己和毛泽东的恋情,但一来二去之下,身为过来人的杨昌济也基本上猜测到了个大概。
对于这样一位女婿,杨昌济是打心眼里的满意,就是因为二人的年龄问题,让他一直犹豫不决。
在一次和章士钊的会面中,杨昌济将这件事说了出来,想要听听他的看法,并表示毛泽东的文采和气度远非他人可比,将来也一定会有不小的成就。
杨昌济的这一番话让章士钊对早就对毛泽东有所耳闻的他大感好奇。
一向很少夸赞人的杨昌济竟对毛泽东有这样的评价,章士钊当下决定要和这位小有名气的北大图书管理员见上一面,见过之后,再给杨昌济回话。
就在二人会谈之后不久,本想亲自前往图书馆见毛泽东的章士钊,却阴差阳错地在一节公开课上见到了他本人。
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在其他同学的告知下,章士钊知道了这一位看起来颇有书生气息的学生就是毛泽东。
在得知他的身份之后,章士钊并没有因此直接去和毛泽东交谈,而是想要看他在课堂上的表现。
在课间休息之后,章士钊在课堂上讲课时,将眼中的余光都落在了毛泽东的座位上。
在一番观察之后,虽然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心中却连连点赞,只见毛泽东在座位上坐姿笔直,眼神坚韧。
更是一直在记自己写下的笔记,能够在公开课上如此聚精会神的学子便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
在下课之后,章士钊便通过一些渠道找到了当时毛泽东写下的几篇文章,在对他的文章阅读中,再次确定了他对毛泽东的看法。
这种“敢让天地换颜色”的气度连他都自愧不如,这种气度的背后更是勤勤恳恳做事,一步一个脚印。
这一番调查使得章士钊发现,自己发现了一个拥有着成为优秀领袖潜质的学生,对他的评价竟比杨昌济都要高。
在一番调查之后,章士钊便亲自去往了好友杨昌济的住所,告诉了他自己对毛泽东的看法,并表示如果他将女儿许配给毛泽东,绝对不会因为年龄的差距而出现问题,他日毛泽东的成就必定远非常人可比。
02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随着自己在北大的知识沉淀逐渐深厚,并在期间结识到了多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加上当时的国势发展,彼时的毛泽东最终决定返回长沙将自己多年的学习运用到实际当中,鼓励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革命。
毛泽东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想要革命绝非易事,但他却绝对不能退缩,在和杨开慧告别之后,毛泽东便开始准备自己的回乡之路。
但之所以前往北京,除了学习先进思想和文化之外,毛泽东还有一项工作没有完成,那就是获取革命的本金。
想要救国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军队,想要有军队就要求武器和物资,这一切都建立在钱财的基础上。
尽管当时的毛泽东有着自己的人脉,更是在北大有着一定的名气,但想要凭借着自己当时的影响力去获取捐款,无异于天方夜谭。
思来想去,想要完成这项工作就需要一位在当时颇有威望的人物才行。
最终在一番商量过后,毛泽东和自己的好友蔡和森一同前往杨昌济的住所,在得到他的举荐信之后,二人便一同找到了章士钊,将此行的目的说了出来,彼时的二人都知道,想要得到足够的启动资金,就只有得到章士钊的支持。
本想着这一趟绝非易事的二人未曾想到,在二人表明来意之后,章士钊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并表示自己对这件事一定会全力相助,绝不藏私。
在章士钊答应毛泽东和蔡和森的请求之后,便开始通过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力邀请到了多位好友参加这场招募会,并在表明来意之后,章士钊身先士卒,将自己的捐款拿了出来。
在章士钊的表率之后,其他人也纷纷捐款,最终这次捐募也获得了整整两万银元的资助,而这个数字在那个年代无异于天文数字,要知道彼时的毛泽东一个月仅有8元的收入,北大的教授一个月也才几百块。
在得到这笔钱之后,毛泽东再次表达自己深深的感激之情之后,便踏上了返回长沙的路上,在一番准备之后,开始回到家乡,准备大展身手。
1920年,毛泽东回到了长沙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之路,并于同年,迎娶了杨开慧为妻子。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杨开慧在婚礼时执意不要花轿和一些繁文缛节,因为她知道毛泽东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开销,她不愿毛泽东为了婚礼花费太多积蓄。
尽管以她的身份想要拥有一场浪漫的婚礼是理所应当的,但为了自己的爱人,杨开慧不愿如此。
正是在章士钊的帮助下,才使得革命之路能够顺利展开,并以最快的速度踏上正轨,更是为之后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一个稳定的基础。
到了1963年,新中国也已经成立多年,我国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成功地发展了起来,每天都在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新中国的成立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曾经孱弱的中国也已经不复存在。
同年,尽管身为国家领袖,毛主席依旧记得国家强盛路上的贡献者,在多方打听之后,毛主席也终于了解到了章士钊的生活状况,由于多年的时局动荡,彼时的章士钊也已经八十多岁。
而当时章士钊的生活状况却并非顺风顺水,便命人将2000元送到了章士钊的家中,并告知这是对当年帮助的报恩。
小结尽管章士钊已经到了82岁,但心中的坚守却并没有丝毫地动摇,他表示当年的捐款自己只是做了个中间人,自己对这份钱受之有愧,并安排自己的孩子务必将这番话转到毛主席的耳中。
在得知章士钊的拒绝理由之后,毛主席再次说道,这些钱是自己在报社发表文章的稿费。
如果没有章士钊当年的帮忙,可能革命的进程会因此而减速,新中国的成功建立,他同样功不可没。
在听到这番话之后,章士钊最终还是接受了毛主席的帮助,每年2000元,持续了10年,而章士钊也于1973年去世,十年的报恩之路也最终结束。
引用地址:https://xus168.net/202311/7351.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