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老师给毕业生的礼物,以及老师送给毕业生的励志话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019年9月,你第一次出现在树人的校园里,经过的风至少会想你631次”,“致勤餐厅有你最爱吃的菜,你一共去了230次,食堂阿姨看到可爱的你,想必手会抖一抖,给你多加几块红烧肉”“你在学校上的第一门课程是《网络技术基础》,你最精通的《形势与政策》获得了95的高分,课虽已落幕,但对知识的渴望,你从未停止”……
2023届ZJSRUers专属“在校足迹”
今年毕业典礼后,浙江树人学院每个毕业生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2023届ZJSRUers专属“在校足迹”。这份礼物由学校信息化建设处倾情相送,用温暖诙谐的文字和丰富细致的数据记录了毕业生们在学校的点点滴滴,可谓是来了一波用心的“回忆杀”,不少同学都直呼让人“泪目”。
毕业生“在校足迹”
毕业生“在校足迹”
“在校足迹”用数字储存同学们的大学回忆——在校的时间,个人的课程、学分、绩点,pos机刷卡次数,消费总金额,去次数最多的食堂和店铺等等。从学习到生活,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各种数据账单式地在这份礼物中呈现出来。
毕业生“在校足迹”
毕业生“在校足迹”
“将毕业生的大学生活日常做成这样的一份账单,再送给他们,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谈及毕业生“在校足迹”的创作灵感,学校信息化建设处相关老师表示,这份礼物的创意构思来自之前网络上很火的各平台年度总结,结合与各个部门沟通整合的信息,通过将学生在校生活时形成的零散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统一数据,加上内容设计、页面设计,老师们反复打磨,精准处理,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让这份精美细致的“在校足迹”成功上线。
毕业生“在校足迹”
这份礼物一经推送也收到了毕业生们的一致好评。“真没想到4年中我竟然做了这么多
事情,感谢用心良苦的老师们!”“这是我收到的最饱含温情的毕业礼物。”财务管理191班的陈琦同学是今年的树人毕业生,在收到“在校足迹”后,已经在工作的她说道:“真的有被深深惊喜到,在树人有很多让人忘不掉的故事,也有很多已经模糊掉的回忆。感谢这份礼物把我带回校园回忆。”
毕业生“在校足迹”
毕业生“在校足迹”
接下来,浙江树人学院还将不断上线校友新功能,毕业生们可以“校友”身份出入校门、阅览图书、在食堂超市消费、参观校史馆等。近年来,学校狠抓数据治理,夯实信息化基础保障,强化师生应用,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学校信息化建设处处长胡峰俊表示:“数据治理一直是我们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目前构建了“卡、码、脸”无感认证、“最多填一次”、“最多跑一次”、最多拨一次”等场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
文字:皇甫秋暕、姚舒
图片:浙江树人学院信息化建设处
编辑:姚舒、吴舒可
责编:叶怡铭、许驰
审核:曾晓江
编者按:
每年开春,意味着中高考的临近,各个中学都开始了紧张的“冲刺备考”。
中高考历来备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瞩目,学子们的学业状况、身心健康、考试成绩,无不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弦。
可是,有多少人关注过奋斗在备考一线的毕业班教师呢?绝大多数的学生一生中也就经历一次中考和高考,而毕业班的教师们却需要年复一年地在备战中高考的教学中燃烧自己,他们的工作状况和生活状况还好吗?这些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靠加课和加时来提高成绩的中高考冲刺,让教师和学生都“精疲力竭”,我们要托起孩子,让他们在考试中有好的发挥;更需要科学备考,让学生、教师都有喘息时间,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做到张弛有度、事半功倍。
让我们一起听听一位毕业班教师的心声。
一声春雷,作别了漫长的寒冬,迎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和中考也就临近了。不少学校已经举行了“百日誓师大会”,向着大考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然而就在“冲刺”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不堪重负地倒下了,好在送医及时,医生硬是把我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躺在病床上,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想想看,全国有数百万像我这样的毕业班教师,他们是否也都在经历着超负荷的工作,健康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中高考历来备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瞩目,校领导们的心里惦记着“清北数”“重本率”“重点率”,想着全市全省的三甲;级部领导则看重“上线率”“合格率”,希望超过往年的录取数据;家长关心自家孩子能不能考上好学校;学生关心的是自己对中高考的许愿,期盼着收到录取通知书……
只是不知道的是,有多少人关注过常年奋斗在中高考一线的毕业班教师?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一生中也就经历一次中考和高考,艰难残酷也好,虐心挫折也罢,只此一回,熬一熬、忍一忍、挺一挺也就过去了。而毕业班的教师们,却是要一届又一届周而复始、百折不挠地在中高考备考中“燃烧”自己!他们的身体还好吗?
百日冲刺,要关爱毕业班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关爱关心好老师,才可以让好老师心无旁骛全身心地为教育服务。尤其是毕业班的教师,他们的时间紧、课时多、任务重、压力大,每天都是披星戴月超时长工作,再加上家庭和生活上的琐碎事务,即便是周末也难得清闲。因此,在百日冲刺中高考的关键阶段,更需要关爱他们的工作状况和健康状况。
在有些学校,毕业班教师的周课时能高达23节,每周3个晚自习,每个晚自习3个小时……毕业班的教师从早上八点多一直忙碌到夜里的十一点多,过长的时间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是极大的考验。
毕业班的工作逐渐偏离智力活动的轨道,越来越像是一种廉价的体力劳动。教师都在做“蜡烛”,都在拼尽全部的力量为学生照亮前行的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让教育欠发达区域的教师成为了支撑乡村教育发展的顶梁柱。他们领着微薄的薪水,却在做着改变农村娃未来命运的大事。
教育凿通了乡村通往城市的关隘,也改变了农村娃们的命运,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或许,这种教育的精神和情怀才是支撑教师“燃灯”的强大动力。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召唤,让很多原本可以留在城市发展的农村大学生背起行囊义无反顾地选择还乡,去接续教书育人的使命。
百日冲刺,不仅要关爱学生,更要关爱教师,让他们在辛苦的工作之余,感受到一些温暖的慰藉。
当然,关爱和关注不只是一句温馨的问候,更要全面而科学地统筹毕业班教师教学的时间分配,分段位分批次分割高强度工作的集中时长,不连课不同科,充分保障教师在不同节次之间有适度的休息和茶歇时间,当教师生病或需要告假,同科目其他教师能够及时担当和补充,做到心中有教师,行动有教师。
百日冲刺,要为毕业班教师护航
毕业班教师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大多由学术精湛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组成,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视毕业班的工作为第一要务。如是,当从教育管理的视角为他们护航。
首先是过滤和终结各类与教育教学毫不相关的宣传报道的转发、截图,甚至是学习心得和反思的提交。从区域行政的角度,发挥教育的管理功能,有效阻拦和过滤与教学教学无关的额外任务。还一线教师的微信、微博、公众号等一片蓝天。崇尚学术,淡化行政,让一线教师有精力有时间实践教学、研究教学并享受教学带来的乐趣和成果。
其次是厘清扁平化管理和垂直管理的边界和责任,释放管理红利。有些学校,特别是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一味求新求快,照搬、生搬教育发达地区的管理模式,罔顾区域教育发展的困境和短板,丢掉了实事求是的问题解决思路,导致学校“领导云集”,一线教师的“婆婆”数量太多。进而产生各种“领导”临时性分配的任务,导致一线教师特别是毕业班教师工作量骤增,不堪重负。如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教研室和级部教务主管、常规主管、生活主管都可以向一线教师或是毕业班教师分配工作和任务,致使同一工作频繁交替,多次重复。
百日冲刺,要科学备考
无艺术不教育,无体育不教育,无劳动不教育。眼下,毕业班的时间完全被考试科目占据,教师和学生没有喘口气的机会。百日冲刺,应该要从备考的科学性上借力发力。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依照科学原则做学问,这是教育人思维的起点。
摒弃“人盯人”“人管人”的工业化流水线思维,给毕业班的教师创造弹性的工作时间。同时发挥教研室的作用,研读研究课程标准,多维细化历届学科试卷,依“标”而教,由“教”定考,以“考”评教,游出“题海”游向“学海”,从典型例证走向类别归属,用智力育人,以智育智,充分释放教学研究的科学力量,引领教师从教学走向教研,从教研走向教育。
毕业班教师就像是教育的燃灯人,他们用燃烧自己的方式为学生照亮未来。希望大家对教师多一份关爱和呵护,多一份信任和理解。也祝愿每一个毕业班的孩子都能在百日冲刺后收获满意的成绩。
《师说》栏目征稿
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征集教学经验、教育心得、带班管理心得,给其他老师以参考借鉴;或就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其他老师解惑、指导;或发表教师心声,反映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问题,或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老师可自由投稿,《教育家》也会不定期给出主题,邀请老师进行讨论,欢迎关注。稿件刊于《教育家》新媒体平台,投稿邮箱:。
— END —
来源 | 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作者|克拉玛依市第十六中学 汪小龙
编辑|朱强
统筹 | 周彩丽
引用地址:https://xus168.net/202507/21880.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