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男老师什么礼物好,送女老师什么礼物好,送老师的礼物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礼物网

拜访老师送点啥以及拜访亲家带什么礼物好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拜访老师送点啥,以及拜访亲家带什么礼物好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红楼梦》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红楼梦》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序号

回目

注释

页码

注释序号

类别

1

须眉:代指男子。

P1

1

姓名称谓

2

裙衩:代指女子。

P1

2

姓名称谓

3

瓦灶绳床:瓦灶为土坯烧成的简陋的灶,俗称行灶。绳床亦名胡床、交床,为一种简易的坐具。《演繁露》:“今之交床,本自虏来,始名胡床…唐穆宗时又名绳床。”

P2

2

器用什物

4

簪缨:贵者的冠饰,这里代指作官。簪:一种横插髻上或连接冠与髻的长针。缨:帽带。

P4

1

衣饰车马

5

空:“空”与下文的“色”、“情”,均佛教用语。佛教认为“空”乃天地万物的本体,一切终属空虚。“色”乃万物本体(空)的瞬息生灭的假象;“情”乃对此等假象(色)所产生的种种感情,如爱、憎等等。这里是借用,已注入了作家的人生体验。

P7

1

哲理宗教

6

冤家:原为佛教用语。《五灯会元》:“佛教慈悲,冤亲平等。”后既作“仇人”、“对头”解,也用作对所爱之人的昵称,即爱极的反语。

P8

2

哲理宗教

7

三生:指前生、今生和来生,这是佛教转世投胎的说法。

P8

3

哲理宗教

8

度脱:佛家用语,超度解脱。

P9

4

哲理宗教

9

过会:旧时遇节庆,随地聚演百戏杂耍、笙乐鼓吹之类,观者如潮。

P10

5

风俗游艺

10

大比、春闱:明清科举制,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府县的童生,考取的为“生员”(秀才);第二级是乡试,考一省的生员,考取的为“举人”;第三级是会试,考全国的举人,考取的为“贡士”(再经殿试赐进士出身)。乡试、会试均三年一科,也称“大比”。乡试在秋天,称为“秋闱”;会试在春天,称为“春闱”。

P16

1

职官典制

11

黄道黑道: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专名,黄道指日,黑道指月。《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又云:“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后星占者将每日的干支阴阳分为“黄道”和“黑道”,黄道主吉,黑道主凶。

P16

2

天文历法

12

社火花灯:这里指元宵节灯火。社:社日。祭祀土神之日,分春秋两祭,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社火:社日扮演的各种杂戏。花灯:正月十五元宵节有放花灯的习俗。

P16

3

风俗游艺

13

笏:一名“手板”。封建时代臣僚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象牙或木、竹片制成,可作临时记事之用。

P19

2

职官典制

14

进士、班:进士分为三甲(三等),除一甲三名外,其馀进士再经“朝考”,录取的称庶吉士;没有录取的,经过候选的程序,分发各部或外省听候委用。“班”是指官员补缺的班次。

P23

4

职官典制

15

探花:明、清科举制度,殿试取为第三名者称探花。

P24

6

职官典制

16

钟鼎之家:“钟鸣鼎食之家”的简称。钟:乐器。鼎:一种三足两耳的金属器皿,这里是指盛菜肴的食具。贵族家庭宴享祭祀时,鸣钟列鼎。后常用“钟鼎之家”代指贵族豪门。

P24

8

礼俗宗法

17

西宾:亦称西席。古代以西为尊,宾客或教师的座位,居西面东。故以西宾或西席为家庭教师或官僚幕客的代称。

P25

2

姓名称谓

18

守制:古人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嫡长子或承重孙(长房嫡长孙)要守孝三年,须闭门读书,谢绝世务,称为“守制”。

P25

4

礼俗宗法

19

同宗:按古代宗法制度,本指同出于一个远祖者为“同宗”,后用以泛称同族或同姓。

P27

1

礼俗宗法

20

烧丹炼汞:道教以朱砂(丹)、水银(汞)等烧炼“仙药”,即所谓“金丹”的一种方术,以此妄求飞升成仙,长生不死。

P28

2

哲理宗教

21

主事:清代六部之下设司,司的主管官是郎中,其副手是员外郎,再下就是主事。

P29

1

职官典制

22

抓周:俗名“试儿”。婴儿满一周岁,家人陈列各种物品、用具,任其抓取,以预测他未来的志向和前途。

P29

2

风俗游艺

23

运、劫:运:宋邵雍《皇极经世书》中,以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这里指气数,吉祥和顺的时代气运。劫:这里指时代的灾难、厄运。

P30

1

哲理宗教

24

钦差:由皇帝指派出外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其中由皇帝特命并授予关防者,权力更大,称“钦差大臣”。

P32

1

职官典制

25

元始天尊:道教的尊神。道经说他“生于太元之先”,故称“元始”。他居于天界最高的“玉清”仙境,为“三清”之首。

P32

4

哲理宗教

26

女史:古代宫中女官名。掌管王后的礼职。见《周礼·天官·女史》。后也成为尊贵、文雅女子的泛称。

P33

2

职官典制

27

避讳:古代有避讳之制,对君亲的名字,不能直读其音,直书其字。必须改字、改音或省笔,以示敬避之意。

P34

1

礼俗宗法

28

东床:指女婿。晋代太尉郗鉴派人到丞相王导家选女婿,王家的子弟都很矜持,惟独王羲之不以为意,坦腹躺在东床上吃东西。郗鉴欣赏他这种“名士”风度,就选中了他。见《世说新语》。

P34

3

姓名称谓

29

起复:旧时官吏因事降革者,恢复原官、原衔叫“开复”;因父母之丧离职,守孝期满而复用者叫“起复”。“起复”和“开复”在习惯用法上没有严格区别。

P37

2

职官典制

30

邸报:邸:本为来朝诸侯王或上京办事官僚的居处,后用以泛称王侯和大官僚的府第。邸报:又名“邸钞”、“官门钞”,是邸中给诸藩官僚的书面报导,内容包括传钞的诏令、奏章和其他新闻记事等,是我国最早的一种报纸。起于汉代。后世亦称政府官报为邸报。

P37

3

职官典制

31

贱荆:荆,指“荆钗布裙”。语出《列女传》。旧时谦称自己的妻子为贱荆,拙荆、山荆等。

P37

4

姓名称谓

32

名帖:即名片。旧时在纸片上书写自己的姓名、籍贯、官职、爵位,拜访时,投以通名。始行汉代,最早用削平的木条写上姓名里居。两汉时叫“谒”,汉末叫“刺”,后代虽用纸制,亦相沿称“名刺”。

P39

1

职官典制

33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为自上命下之词,南北朝以前,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之后,则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P39

2

职官典制

34

不足之症:中医病症名。由身体虚弱引起。如脾胃虚弱,叫中气不足;气血虚弱,叫正气不足。

P41

2

饮食医药

35

月钱:每月按身份等级发给家中上下人等供零用的钱。

P44

1

礼俗宗法

36

甬路:庭院中间的通道,多用砖石铺砌而成。

P45

2

建筑园林

37

宸翰:皇帝的笔迹。宸:北辰,即北极星。皇帝坐北朝南,故以北宸代指皇帝。

P46

1

职官典制

38

待漏:封建时代大臣要在五更前到朝房里等待上朝的时刻。漏:指“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代指时间。

P46

2

职官典制

39

世教弟:世交,两代以上的交谊;教弟,同辈年龄较大者对较小者的谦称。

P46

7

姓名称谓

40

斋戒:古人在祭祀、礼佛或举行隆重大典前,沐浴、吃素、静养一至三日,摒除杂念,以示诚敬,叫斋戒。

P48

2

礼俗宗法

41

影壁:俗称照墙。于门内或门外用作屏障或装饰。

P49

2

建筑园林

42

总角: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诗经·齐风·甫田》疏:“总聚其发,以为两角。”

P49

3

衣饰车马

43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宋代朱熹把它们编在一起,作《四书章句集注》,故有此称。是元、明、清三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

P50

1

职官典制

44

请安:即问安。清代的请安礼节是,男子打千,即右膝半跪,较隆重时双膝跪下,女子双手扶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口称“请某人安”。

P51

4

礼俗宗法

45

寄名锁:旧时怕幼儿夭亡,给寺院或道观一定财物,让幼儿当“寄名”弟子,并在幼儿的项下系一小金锁,名“寄名锁”。护身符:是从道观领来的一种符箓,带在身上,避祸免灾。

P51

6

礼俗宗法

46

省:家庭日常礼节。子女对父母早上问安叫“省”,晚上服待就寝叫“定”。见《礼记·曲礼上》。

P56

2

礼俗宗法

47

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的主管官,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官。国子监:封建王朝的最高学府,简称“国学”,始建于西晋,称国子学,隋唐改称国子监,后代因之,清末始废。祭酒:古代举行盛大宴会时,必推举宾客中一位长者先举酒以祭,叫祭酒,后来衍为学官名。

P58

2

职官典制

48

女红:旧时妇女针线活儿的统称。

P59

4

器用什物

49

签:封建官府差役外出办事的凭证,一般系木制,长条形,插在公案签筒中,用时取出,称“发签”。

P60

1

职官典制

50

门子:旧时官衙中从事看门、传达、站班等杂务的差役。

P60

3

职官典制

51

统制:北宋所置官名,可节制兵马,南宋后成为禁军将官职衔。

P62

1

职官典制

52

堂客:旧时称妇女内眷为堂客,称男子为官客。

P64

1

姓名称谓

53

节度使:官职名,始设于唐代景云二年。开元时,将边境地区每数州划为一镇,镇置节度使,统揽镇内军政大权,世称藩镇,实际上都成了拥权自重,割据独立的军阀。到宋代始成为有虚名而无实权的名誉职位,元以后废。

P66

2

职官典制

54

郡主:旧称诸王之女曰郡主。唐宋称太子之女为郡主,元明清均以称亲王之女。

P67

4

姓名称谓

55

才人:宫中女官名,品位低于皇帝妃嫔。初设于魏晋时,南北朝到明代多沿置,清代宫中无此称。赞善:本太子宫中官名,掌侍从、讲授。始置于唐,设左右赞善大夫,相当于朝廷的谏议大夫。元明清皆因之,只称赞善。这里为宫中女官名。

P67

5

职官典制

56

参商:“参”和“商”都是星宿名,属二十八宿。因两星此出彼没,故常用来比喻两人分离不得见面。又据《左传》昭公元年:传说帝喾高辛氏二子阏伯与实沈不和,常争斗,帝遂命阏伯去商丘管商星,实沈去大夏管参星。故参商也用以比喻人与人之间感情不和。

P72

2

天文历法

57

定鼎:传说夏禹曾收九州之金,铸造九鼎,夏商周三代都把它们作为传国的重器。后世因称新朝定都建国为定鼎。

P84

2

职官典制

58

南北九宫:指古代戏曲的宫调(即调式)。南:指南曲(传奇);北:指北曲(杂剧);九宫:即九个宫调(正宫、中吕、南吕、仙吕、黄钟五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合为九官调)。戏曲的曲牌,是受宫调限制的,某一曲牌属于某一宫调之内,不能放入其他宫调来用。有的曲牌可以兼入两宫,但要按曲谱规定。

P86

6

戏曲音乐

59

联宗:旧时为拉关系把同姓而本非一个宗族的人认了本家,叫作“联宗”。

P97

1

礼俗宗法

60

陪房:旧时富家女子的随嫁仆人。

P99

4

姓名称谓

61

真佛:佛教术语。佛教徒谓佛有报、应、化三身,“报身佛”相对于“化身佛”称为真佛,又名“无相之法身”,即难以见到之意。因此世俗借此喻难以见到的人物。

P101

1

哲理宗教

62

引子:即“药引”,指处方中能引药力达到病变部位的药物,是中医方剂中“君、臣、佐、使”四个部分的“使”的俗称,也叫“引经报使”或“引经药”。

P111

2

饮食医药

63

表礼:旧日赠送或赏赐的礼物。

P118

1

礼俗宗法

64

业师:旧时称给本人授业的老师。

P120

1

姓名称谓

65

义学:也叫“义塾”,一种免费学校。有宗族办的,也有私人集资或用地方公费办的。一般招收主办者的族人、亲友或乡里子弟。

P120

2

礼俗宗法

66

丹墀:丹:红色。墀:台阶;也称阶面。古代宫殿台阶上的地面涂成红色,叫“丹墀”。《汉官仪》:“以丹漆阶上地曰丹墀。”这里泛指台阶。

P121

1

职官典制

67

清客:旧时依附于官僚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门客。相公:这里是对读书人的一般称呼,近似“先生”。

P126

1

姓名称谓

68

金魁星:黄金铸成的魁星神像,有祝颂功名顺利的意思。魁星:本作奎星,北斗第一星,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说,后遂以此星为掌文运之神。

P136

3

风俗游艺

69

文星和合:“文星”又称文昌星、文曲星,星相家以其为吉星、主文运、保功名。“和合”与荷包谐音,且为中国民间所奉喜庆吉祥之神,本祀万回,清代雍正年间封天台僧人寒山、拾得为“和合二仙”。

P137

1

风俗游艺

70

贽见礼:旧时学生拜见老师时所送的礼,封套上要写“贽敬”。

P137

5

礼俗宗法

71

蟾宫折桂:晋代文士郤诜因长于答对策问当上了官,他认为自己“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见《晋书·郤诜传》。后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又因传说蟾宫(月宫)中有桂树,所以又把折桂与蟾宫联系起来。

P141

3

职官典制

72

束脩——脩:干肉。十条干肉扎成一束,叫束脩。古代见面礼之最薄者。《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原指孔子的学生向他送的见面礼,后世遂用作学费的代称。

P143

2

礼俗宗法

73

应卯:古代军营、官府点名都在卯时(上午五时至七时),故称点名为“点卯”。应卯:到班应名;也常引申为按例到场,应付差事。

P144

1

职官典制

74

捐官:封建时代向政府纳钱粮买官,叫捐官。捐资买官制,始于秦代。西汉景帝时晁错建议,明令纳粟可以拜爵赎罪,以扩大国库收入。见晁错《论贵粟疏》。迄于清代,捐官之制尤滥,用钱买官,已成当时重要的入仕途径。

P154

1

职官典制

75

十一

笙簧:泛指管乐器,簧是管乐器中发声的薄片。这里以笙簧之声形容流水声的悠扬悦耳。杜甫《题终明府水楼》诗:“绝壁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笙簧。”

P165

5

戏曲音乐

76

十一

诰:即诰命。封建朝廷以皇帝的名义颁赐品爵的诏令。

P167

3

职官典制

77

十一

冲:一种习俗,有冲散噩运之意。如为重病人预先准备丧事或提前举行婚礼等等,认为可以冲掉病灾。

P169

2

风俗游艺

78

十三

打醮:旧时请僧道设坛念经,祈福消灾、超度亡魂的一种宗教仪式。

P182

4

哲理宗教

79

十三

服满:指服丧期满。据《清朝通典·礼·凶二》载,父母对嫡长子之妻服丧,为期一年。

P185

1

礼俗宗法

80

十三

恭人:封建时代,妇女根据丈夫或子孙的官职品级受封赠。明、清时四品官的妻子叫“恭人”,五品官的妻子叫“宜人”。

P185

3

姓名称谓

81

十三

水陆道场:又叫水陆斋,简称水陆,是一种用诵经拜佛、施舍斋食来“超度”所谓水陆二界鬼众的佛教活动。创始于梁武帝萧衍。

P186

6

哲理宗教

82

十三

对牌:用木、竹制成的支领财物的凭证,上有标记,从中劈作两半。支领财物时,以两半标记相合为凭。

P188

1

器用什物

83

十四

住持:主持寺庙事务的和尚,取常住护持的意思。这一职位,始于唐代禅宗百丈怀海和尚尊其师为住持。见《敕修百丈清规·住持章》。后道教亦袭用之。

P199

1

哲理宗教

84

十四

百戏: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这里专指“杂技”。

P200

2

风俗游艺

85

十四

路祭:旧时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致祭,叫“路祭”。

P201

3

哲理宗教

86

十四

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还未到壮年,故称“弱冠”。见《礼记·曲礼上》。

P201

4

礼俗宗法

87

十五

衙内:唐代藩镇于所居州城之内又筑小城一重,作节度使的治所,前为节堂(办公的地方),后为私第,称做“牙城”。并自募亲兵由牙内指挥使统帅,保护牙城。五代及宋初,藩镇多用自己的子弟充当牙内指挥使,后遂称贵官之子弟为“衙内”。衙:同“牙”。

P210

1

职官典制

88

十六

陛见:臣下谒见皇帝。陛:宫殿的台阶。

P215

1

礼俗宗法

89

十六

保本:封建官吏向皇帝保荐人才的奏本。

P216

1

职官典制

90

十六

开脸:旧俗女子出嫁时用线绞净脸上的汗毛,修齐鬓角,叫作“开脸”。

P218

1

衣饰车马

91

十六

内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

P220

2

姓名称谓

92

十六

省亲:探望父母等长辈尊亲。省:探望问安。

P220

3

礼俗宗法

93

十六

椒房:汉代后妃住的宫室用花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有香气;又因花椒结实多,兼有希求多子之意。后以椒房代指后妃居处或后妃。

P221

3

建筑园林

94

十六

驻跸:帝王后妃在宫外的停留驻扎。跸:帝王后妃出行,戒严清道,以防常人停留窥视。关防:出于礼制和保安的需要而采取的分隔内外的措施。清代内务府有执掌“关防”的机构和人员。

P221

4

礼俗宗法

95

十六

鸾舆:皇帝、后妃所乘的宫车。鸾:车上的鸾铃。

P221

5

器用什物

96

十六

行头:演戏所用的服装、道具等。

P223

1

戏曲音乐

97

十六

明公:本用以称呼有学识有地位的人,后泛作对人的尊称,如同“先生”。

P225

1

姓名称谓

98

十七至十八

游幸:旧称帝王、后妃的行动所至为“幸”,如到某地称“幸某地”,游赏称“游幸”。

P229

2

礼俗宗法

99

十七至十八

应制:这里指奉帝王诏命而作的诗文,多为歌功颂德之作。

P233

1

礼俗宗法

100

十七至十八

有凤来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舜所制的音乐;乐一终为一成。意思是箫韶的乐曲演奏了九章,凤凰都鸣叫着配合乐声起舞。凤凰是传说中祥瑞的灵鸟,又是后妃的象征,用在此处正合“颂圣”的要求。

P234

3

戏曲音乐

101

十七至十八

鞋掖:塞掖在靴筒内的小夹子,用皮革或绸缎制成,可装名帖、钱票等物。

P235

4

衣饰车马

102

十七至十八

流云百蝠:云朵、蝙蝠组成的图案,“蝠”与“福”谐音,取吉祥多福之意。

P244

2

建筑园林

103

十七至十八

圆寂:佛教用语。一作“灭度”,梵文“涅槃”的意译。原意是佛教所说的烦恼寂灭、功德圆满的最高境界。后用来称佛或僧侣的逝世。

P248

3

哲理宗教

104

十七至十八

行宫:古代皇帝后妃外出,临时下榻之处。

P252

2

建筑园林

105

十九

解语花:即善解人意的、会说话的花。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述唐玄宗时太液池有数枝千叶白莲盛开,帝与贵戚共赏,指杨贵妃对左右说:“争如我解语花。”后常用以比喻美人。

P267

1

姓名称谓

106

十九

家生子儿:指家奴的子女。按清代法律,家奴子女世代为奴,永远服役。

P274

1

姓名称谓

107

十九

禄蠹——禄:古代官吏的俸禄。蠹:蛀虫。《韩非子·五蠹》曾把遵“先王之道”的学者、设诈“以成其私”的言谈者、带剑者、习御者以及商工这五种人称为“五蠹之民”,认为足以导致邦国破灭。李贽《史纲评要》赞同前人“无功泽及人,而浪度岁月,宴然为天地间一蠹”的说法。“禄蠹”之称或由此等处化出,用以讽刺那些热中功名利禄的人。

P277

1

姓名称谓

108

十九

天魔星——天魔:佛家语,印度古代传说中四魔之一,即“他化自在天魔”,为魔界之主,常率众魔扰人身心、障碍佛法、破坏善事。这里是缠人的“冤家”的意思。

P279

1

哲理宗教

109

二十

交杯盏:旧时婚礼,用两杯酒以彩线连之,新婚夫妇换杯饮酒,叫吃“交杯盏”。

P287

1

礼俗宗法

110

二十

正出、庶出:封建宗法制度下,正室(妻)所生的子女为“正出”,称为“嫡”;侧室(妾)所生的子女为“庶出”,称为“庶”。

P289

1

礼俗宗法

111

二十一

符:古时用竹、木、金、玉等制成,上刻文字,剖成两半,以相契合为凭证。

P298

4

器用什物

112

二十一

六律:音乐术语,我国古代律制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音阶,从低到高逢奇数的合称“六律”,逢偶数的合称“六吕”。

P298

7

戏曲音乐

113

二十一

钩绳规矩——钩:定曲线的工具。绳:定直线的工具。规:画圆形的工具。矩:画方形的工具。

P299

3

器用什物

114

二十二

笄:用金属、玉石、骨角等物制成的别头发用的一种簪子。古代女子十五岁而始戴笄,表示成年,可以许嫁。见《礼记·内则》。故后来称女子到了成年为“及笄”或“将笄之年”。

P306

1

礼俗宗法

115

二十二

昆腔:即昆山腔,起源于江苏昆山县,经明人魏良辅等加工整理后,盛行于明代后期和清代。用昆腔唱的词曲(包括南曲和北曲)叫作昆曲。

P308

1

戏曲音乐

116

二十二

科浑:插科打诨的简称,指穿插在戏曲中令人发笑的滑稽动作和对话。诨:指古代戏曲中逗笑的台词。

P308

3

戏曲音乐

117

二十二

处士:不做官的隐居之士。

P309

5

姓名称谓

118

二十二

剃度:佛家语。指佛教徒剃去须发,接受戒条,出家为僧的仪式。佛教认为这是超度人们脱离生死苦难之始,故称“剃度”。

P309

6

哲理宗教

119

二十二

参禅:也叫悟禅,就是通过静心思虑,排除杂念的方法,来参悟佛教的“真理”。

P314

2

哲理宗教

120

二十二

渐悟:禅宗北宗的主张,认为人自身虽有佛性,但因受尘世杂念搅扰,必须通过坐禅,逐渐修炼,方能领悟,因称“渐悟”。

P315

4

哲理宗教

121

二十二

顿悟:禅宗南宗“顿悟”的主张,同北宗的“渐悟”相对。即认为所谓“觉悟”不是外在的而只要向内心寻求,因此主张不用诵经、坐禅、布施,只要体会佛经的精神,主观上顿时觉悟,便可立地成佛。

P315

6

哲理宗教

122

二十二

衣钵:佛家师徒间传承授受的法器。衣:指袈裟。钵:指僧人盛饭食器。典出《传灯录》,谓禅宗五祖弘忍将衣钵传与六祖惠能。后世本此,凡师徒相传,都称传承衣钵。

P316

1

哲理宗教

123

二十二

语录:古代一种语体文。起源于唐代,僧徒用当时通俗口语记载其师的传授,叫“语录”。到了宋代,儒家讲学风起,门生弟子仿照佛家语录体将其师言论直录成书,语录体遂大行于世。

P316

2

哲理宗教

124

二十二

更香:古时为夜间打更制造的一种线香,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故称更香。

P321

1

器用什物

125

二十三

斗草:又称“斗百草”,一种起源很古的民俗游戏,春夏花草繁茂之期,闺中多喜此戏,参加者各采花草竹木,举其名称作对,以吉样而少见者为胜。

P328

1

风俗游艺

126

二十三

中浣:指每月的中旬。浣:洗涤。唐代规定官吏们一个月中每十日休假一天,用来沐浴、洗涤。一个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P331

1

天文历法

127

二十四

通判:明、清时为协助知府处理政务的官。

P344

1

职官典制

128

二十五

寄名:把子弟寄道姑等名下为义子,“寄名”是为了得到神的保佑,免除灾难。

P355

1

哲理宗教

129

二十五

年庚八字——年庚:人诞生的年月日时。八字:以天干地支记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共八个字,故称为“八字”。相术家说法,“八字”有好坏,它注定人的一生命运。用巫术诅咒人时,要写明被咒者的年庚八字。

P359

1

礼俗宗法

130

二十五

南无:佛教用语。虔诚皈依,祈求度我之意。

P363

1

哲理宗教

131

二十六

客边:以客人的身份寄居在别人家里。

P378

1

风俗游艺

132

二十八

无明:佛教用语。意译为“痴”,即“没有智慧”。佛家认为,人的种种烦恼痛苦,是由“无明”引起的。后也称发火动怒为“无明火起”,无明便成为怒火的代称。

P392

1

哲理宗教

133

二十八

门杯:对公杯而言,酒宴时用以敬酒、罚酒等公用的酒杯叫公杯,放在各人面前的酒杯叫门杯,也叫门前杯。

P401

2

器用什物

134

二十八

木樨:即桂花。

P406

1

器用什物

135

二十八

打平安醮:道观为施主祭祀祝祷、祈福消灾的宗教仪式。

P408

1

哲理宗教

136

二十九

山门:佛寺的外门,后亦泛称佛寺的二道门为“山门”。一说:“山门”应是“三门”,指佛寺外面的三座门,象征“三解脱门”,“寺宇开三门者,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谓三门。”

P413

2

哲理宗教

137

二十九

替身:旧时,王公贵族有寄名为僧、道的,本人不在寺、观,而由别人代替,这种代人为僧、道者,称为“替身”。

P415

2

姓名称谓

138

三十

乌眼鸡:乌鸡眼好斗,形容人吵架,怒目而视。

P429

1

器用什物

139

三十一

赏午:凡端午节吃午饭,饮雄黄酒,吃樱桃、桑椹等时鲜果品,以及赏石榴花等等节日活动,统称赏午。

P439

2

风俗游艺

140

三十三

长史官:总管王府内事务的官吏。从南朝起始设,其后各代王府都沿设此职。

P463

1

职官典制

141

三十三

潭府:对他人住宅的尊称。

P463

2

礼俗宗法

142

三十三

冠带:帽子和束带,是官服的代称,这里代指官爵。

P465

3

礼俗宗法

143

三十六

星宿:我国古代对星座的称呼。星相术士等用生辰八字,按天上星宿的运数,来推算人的禄命和吉凶祸福,凡遇不吉利的事情,认为是相应的星宿不吉利之故,就需祭星消灾。

P498

2

天文历法

144

三十七

学差:即“学政”,全称“提督学政”,朝廷派往各省掌管科举学校等事的官员。

P510

1

职官典制

145

三十八

九秋:秋季三个月九十天,故称秋天为三秋或九秋。

P540

7

天文历法

146

三十九

打抽丰:也叫“打秋风”,旧时利用各种关系取得有钱人的赠与。本含“分肥”的意思。明代郎瑛《七修类稿》:“米芾札中有‘抽丰’二字,即世云‘秋风’之义,盖彼处丰稔,往抽分之耳。”一说旧时衙役于秋风起时以作棉衣为名向富户募钱。

P549

1

风俗游艺

147

三十九

香头:寺庙中管香火的头目。

P555

2

哲理宗教

148

四十

蔑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

P563

2

姓名称谓

149

四十

法帖:指供人临摹的前人书法范本。

P567

1

美术书法

150

四十二

供奉:以各种专长在宫廷内供职的人统称“供奉”。

P595

3

姓名称谓

151

四十二

写意:国画中属疏放类画法,与工笔画相对。要求通过极简练疏放的笔墨写出对象的神态和意趣,借以抒发作者的胸怀。

P601

2

美术书法

152

四十三

男女先儿:男女说书唱曲的艺人。“先儿”即“先生”称呼的音变,旧时习惯称算命和说书唱曲的盲艺人为“先儿”。

P613

1

姓名称谓

153

四十四

千秋:祝颂长寿之词,此处代指生日。

P629

2

礼俗宗法

154

四十四

梯己:这里是私下的意思。亦作“体己”。

P631

2

姓名称谓

155

四十五

金兰契:比喻情投意合的知心朋友。

P632

1

礼俗宗法

156

四十五

铜商:西汉邓通受宠于汉文帝,得赐蜀郡严道铜山,可自行铸钱,成为西汉大富商。见《汉书·邓通传》。故后以铜商代指富商。

P633

1

姓名称谓

157

四十五

封君:古代受封邑的贵族的通称。《汉书·食货志下》引颜师古注:“封君,受封邑者,谓公主及列侯之属也。”自晋以后,历代均有封典之制,即皇帝按照官员的等级分别给他本人及其妻室、父祖以荣誉封赠,凡受到这种封典的都叫“封君”。

P633

2

职官典制

158

四十五

承色:顺承迎合父母长辈以博欢心。

P639

1

礼俗宗法

159

四十五

乐府:本为汉武帝所立的官署,专司搜集诗歌配管弦以入乐。后世因称乐府官署保存的和一些能入乐的诗歌为“乐府”。

P642

1

戏曲音乐

160

四十六

人牙子:即人贩子。旧时称买卖的中间经纪人为“牙子”,即掮客。

P650

1

姓名称谓

161

四十六

三从四德:施于妇女的封建礼教。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见《仪礼·丧服·子夏传》。四德: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女工)。见《周礼·天官·九嫔》。

P661

1

礼俗宗法

162

四十七

串戏:即扮演戏剧。非职业演员参加演戏也叫串戏,或称“客串”。

P667

1

戏曲音乐

163

四十八

戥子:一种称量金银、药品等所用的小秤,计量单位从分厘到两。

P674

2

器用什物

164

四十八

三昧:佛教用语。本意是心神专一,杂念止息,是佛家修持的重要方法之一。后借指事物的奥秘和精义。

P682

4

哲理宗教

165

五十

击鼓:即“击鼓催诗”,是旧日多人一起作诗的活动形式之一,以鼓声的起止为限定的构思时间,到时作不出来或超过时间便要受罚。

P715

1

风俗游艺

166

五十

年疏——疏:这里指焚化在神佛前的祭文、祝辞等,又称“疏头”。旧时为了祈福消灾,请僧尼诵经,并指定诵经遍数,每诵一遍,便在预先准备好的疏头上印一个朱砂小红圈,年终送至施主家中,以备祭神礼佛时焚化,并照例得到施主的报酬。这种每年送一次的疏头,叫作“年疏”。

P717

1

风俗游艺

167

五十三

都检点、大司马:都检点亦作都点检,官名,五代置,为禁军最高统帅,宋初废。大司马,官名,汉置,掌管内廷全部政务,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P756

1

职官典制

168

五十三

春祭的恩赏:旧历年节,皇帝按照常例赏给受封荫的官僚供祭祖用的银两。

P757

2

职官典制

169

五十三

庄头:清代为满汉旗籍贵族地主经营旗地田庄的代理人,专管监督佃户生产,催收地租,摊派劳役等事,有的庄头本身就是地主。

P758

1

姓名称谓

170

五十三

桃符:《风俗通》载:东海度朔山有大桃,蟠屈千里,其北有鬼门,二神守之,曰神荼、郁垒,主领众鬼。黄帝因立桃板于门,画二神以御凶鬼。后因称画有门神像或题有门神名的桃木板为桃符。又春联也称桃符。

P762

2

风俗游艺

171

五十三

衍圣公:孔子后裔的封号,自宋仁宗时始,历朝沿袭。

P763

1

职官典制

172

五十三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对于宗庙祭祀排列次序的规定,始祖居中,始祖的下一代为昭,居左,昭辈的下一代为穆,居右;穆辈的下一代又为昭,居左;以后各代,依此类推;用以区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等关系。见《礼记·祭统》。

P764

1

礼俗宗法

173

五十三

拜兴:谓跪拜和起立。唐常衮《贺册皇太后表》:“候金册以拜兴,承瑞宝以俯受。”《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虞博士走上香案前,迟均赞道:‘跪,升香,灌地。拜,兴;拜兴,拜兴,复位。’”《儒林外史》与《红楼梦》同时,可参。

P764

3

礼俗宗法

174

五十四

热孝:俗称新遭父母丧事为热孝。

P773

2

礼俗宗法

175

五十四

刚口:说书艺人用语,意为言词爽利动听。这里意近“口才”。

P779

2

戏曲音乐

176

五十五

夜叉、太岁:夜叉:一名“药叉”,吃人的恶鬼。太岁: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值岁神,被视作凶煞,不可触犯。

P790

1

姓名称谓

177

五十七

保山:对保人或媒人的称呼,谓其像山一样稳当可靠。

P829

1

姓名称谓

178

五十七

当票:当铺付给贷款人作为凭证的票据。当铺是旧时以典当进行高利剥削的一种行业,收取抵押品,发放贷款,利率很高,若过期不赎,抵押品即归当铺所有。

P832

1

器用什物

179

六十三

安席:旧时宴席入座时主人对宾客的一套礼节。

P912

1

礼俗宗法

180

六十三

畸人:行事乖僻,与世俗礼仪悖谬的人。子贡问于孔子,孔子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人。”是说畸人虽与世俗不合,但率性而为,与自然之理相通。

P922

3

姓名称谓

181

六十三

宾天:古时专称帝王之死,后世泛成尊者的死亡。

P925

3

礼俗宗法

182

六十三

天文生:本为明、清时代钦天监官员的职称之一,主要掌管对星辰、晴雨、风雷、云霓等天象气候的观测与推算。这里是指旧时以择日、占卜、看风水、选阴阳宅等为职业的人,也称“阴阳先生”、“风水先生”或“堪舆先生”。

P926

3

风俗游艺

183

六十三

白衣:古时平民穿白衣,故后为老百姓的代称。

P927

1

姓名称谓

184

六十三

稽颡:古时礼节,跪拜时,拱手至地,以额触地。

P928

1

礼俗宗法

185

六十四

面壁:因达摩坐禅,面对墙壁,所以佛家打坐又叫面壁。

P933

1

哲理宗教

186

六十五

舍人:原是官名。宋元以来俗称贵族官僚子弟为舍人。

P951

1

礼俗宗法

187

六十五

金莲:旧时称缠足妇女的小脚为金莲。古诗文中以“金莲”形容女子步姿之美。典出《南史》卷五《齐本纪下·废帝东昏侯记》:“又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

P956

2

礼俗宗法

188

六十六

串客:也叫“票友”。旧时戏曲、曲艺的业馀演员、乐师等的通称。

P966

1

戏曲音乐

189

六十六

昆仲:对他人兄弟的敬称。昆:兄。仲:弟;第二。

P968

1

姓名称谓

190

六十八

青衣:这里指穿黑衣的衙役,即“皂隶”。

P994

1

职官典制

191

六十八

圆房:旧时嫁女有女子先到男家,虽有夫妻名分而不同房者,待适当时候方行同宿,称为“圆房”。

P1000

1

风俗游艺

192

七十

放晦气:民间习俗,让不吉利的坏运气随着剪断线的风筝飞走,叫“放晦气”。

P1025

1

风俗游艺

193

七十一

官客:男客人。

P1029

1

姓名称谓

194

七十一

退居:指供宾客临时休息的处所。

P1029

2

建筑园林

195

七十一

国君、太君、夫人:按官阶赐予臣下母、妻的封号。

P1029

3

职官典制

196

七十一

阁下:指入阁办事的大学士。阁:内阁,辅佐皇帝的中央最高机关。都府:泛指军政将帅之府署的长官。督镇:泛指各省督抚、总兵之类的长官和将帅。

P1029

4

职官典制

197

七十二

官媒婆:旧时衙门中的女差役。承办择配女犯或官僚贵族之家放出婚配的女奴,还承担女犯的押解伴送等事。官媒婆也指以做媒为业的妇女。

P1049

1

职官典制

198

七十二

外路和尚:即“行脚僧”,云游四方的和尚。

P1049

2

哲理宗教

199

七十二

庚帖:也叫“年庚帖子”。男女订婚,双方互相交换的一种红色柬帖,上写订婚者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及祖宗三代等。

P1056

1

礼俗宗法

200

七十三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称为五经。

P1061

2

姓名称谓

201

七十三

太上感应篇:书名,晋代葛洪(自号抱朴子)托名道家始祖太上老君之名所作,旨在劝善惩恶,宣扬因果报应。

P1070

1

哲理宗教

202

七十四

状元、榜眼、探花:明清时代科举制度以廷试一甲(一等)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P1093

1

职官典制

203

七十五

朔望之礼:朔日和望日(即农历初一和十五)的例常祭拜。

P1107

1

礼俗宗法

204

七十六

上元: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

P1121

1

天文历法

205

七十六

萱草:又名忘忧草,俗称金针菜,也叫黄花菜。古人常用萱堂代指母亲。

P1122

3

姓名称谓

206

七十八

虎帐:古代元帅发号施令的营帐。

P1165

1

建筑园林

207

七十九

河东狮:比喻妒悍的妇人。见宋代洪迈《容斋三笔》卷三。河东为柳姓郡望(柳姓望族世居于河东地方),暗指陈妻柳氏。狮子吼:佛家以喻威严。《传灯录》:“释迦佛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地下,惟我独尊。”陈慥好谈佛,故以此相讥。

P1178

1

姓名称谓

208

七十九

指挥:官名,历代职掌品级不同,清代京师兵马司指挥约在六七品之间。

P1180

1

职官典制

209

七十九

朝奉:原为宋代官名,后用作对富豪或店铺中高级雇员的称呼。

P1183

1

姓名称谓

210

八十一

锦衣府、刑部监——锦衣府:又名锦衣卫,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洪武十五年始设,原为管理护卫皇宫的禁卫军和掌管皇帝出入仪仗的官署,后逐渐演变为专管纠查、侦察的特务组织。刑部监:隶属于刑部的监狱。刑部:隋唐以来中央一级的官署之一,掌国家的法律和刑狱,和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并称六部。

P1207

1

职官典制

211

八十二

代圣贤立言:明清科举制以八股取士,试题都采自“四书”、“五经”。考生作文必须严格按照八股文格式,依据“圣贤”的思想,模拟古人的老调加以铺叙,不许发挥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叫“代圣贤立言”。

P1215

1

职官典制

212

八十二

临文不讳:语见《礼记·曲礼》。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忌直接说出或写出,叫“避讳”。但在抄录或讲解儒家经典时则不受这种限制,叫“临文不讳”。

P1217

3

礼俗宗法

213

八十二

放定:旧时订婚,男方给女方送去聘礼,表示双方肯定了婚约,叫“放定”。

P1223

1

礼俗宗法

214

八十四

开笔:旧时称学童开始作文为开笔,也叫试笔。

P1245

1

职官典制

215

八十四

窗课:明清时读书人的作文本上常写有“窗课”二字,表示是八股文的习作。

P1245

5

职官典制

216

八十四

破、承题:八股文起首两句须说破题目要义,称为破题。紧承破题申述题义的,叫“承题”。

P1246

1

职官典制

217

八十四

宾服:《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本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期向天子朝贡,表示归顺。这里是心悦诚服的意思。

P1249

1

职官典制

218

八十五

学政:“提督学政”的简称,又称“督学使者”。清代朝廷派往各省主管生员考课升降的官员。

P1257

1

职官典制

219

八十五

吵喜:到喜庆之家故意吵闹讨彩(赏钱、赏物),以示庆贺,叫吵喜。

P1263

1

风俗游艺

220

八十五

给事中:官名,亦称给谏,清代属都察院,和御史同为谏官。

P1265

1

职官典制

221

八十五

刀笔先生:古时以刀为笔,刻字于简牍。后因称公牍文书或诉讼状文为刀笔,以代写诉讼状文为业的人谓刀笔先生或刀笔吏,能左右生死之意。

P1267

1

职官典制

222

八十七

漏:即漏壶,古代滴水计时仪器,故“漏”亦借指时刻。

P1284

7

器用什物

223

八十七

铁马:又叫檐马。挂在房檐下的铁片(原为马形,后也有其他形状)或铃铛,风吹时互相碰撞发出叮当声。

P1288

1

建筑园林

224

八十七

变徵:古代七声音阶分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曲调以宫音为起点的叫宫调式,以变徵音为起点的叫变徵调式。调式不同,产生不同音乐效果。变徵调式一般表现激越悲凉的情绪。《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出使秦国,“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P1293

3

戏曲音乐

225

八十九

八分书:字体名,汉隶的别称。魏晋时也称楷书为隶书,故别称有波挑的隶书为“八分”,以示区别。关于“八分”的解释,一般取张怀瓘之说:“若‘八’字分散…名之为八分。”《太平广记》:“按八分者,秦时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一说为东汉蔡邕所创。

P1314

2

美术书法

226

九十一

书役:犹“书办”、“书吏”。旧时衙门中承办文书簿记等事的官吏。

P1331

2

职官典制

227

九十一

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佛教教义)、僧三者。

P1339

2

哲理宗教

228

九十二

消寒会:旧俗,于每年冬至日举办九九消寒的聚会,饮酒作诗,消磨寒冬,叫消寒会。

P1341

1

风俗游艺

229

九十二

有服、无服:服,指丧服。旧时按照宗族关系的亲疏远近,规定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种不同的丧服形式,称为五服。凡在五服以内的亲属叫有服,在五服以外的叫无服。

P1351

2

礼俗宗法

230

九十六

京察 :明、清时考核京官、决定升降奖惩的一种制度。考核时间,明代六年一次,于已、亥年举行;清代三年一次,于子、卯、午、酉年举行。

P1391

1

职官典制

231

九十六

粮道:官名,督粮道的简称,掌管督运漕粮事务。

P1392

1

职官典制

232

九十六

告亲老:即告终养。封建时代,官吏因父母或祖父母年老,家中又无兄弟者,可以辞官,回家奉养,叫“告终养”。

P1392

2

职官典制

233

九十六

冲冲喜:民间以办喜事来“驱魔除邪”,企望转危为安。

P1392

3

风俗游艺

234

九十六

九个月的服:即五服中的大功服。此服用麻布略作加工而成。旧时凡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姊妹、已嫁的姑母,和已嫁妇女为娘家的伯、叔、兄弟等穿孝者,均穿此服。

P1393

1

礼俗宗法

235

九十六

过了礼:旧时男女双方同意订婚之后,男家把聘礼送到女家叫过礼,也叫“过定”或“下彩礼”。

P1393

2

礼俗宗法

236

九十七

羊酒:古时用羊和酒作赏赐、馈赠或庆贺的礼物。羊通“祥”,酒谐“久”,皆寓吉兆。

P1406

2

风俗游艺

237

九十七

细乐:用丝竹管弦等乐器所奏的轻清之乐。

P1414

1

戏曲音乐

238

九十七

傧相:古时称接引宾客的人叫傧,赞礼的人叫相。

P1414

2

礼俗宗法

239

九十八

回九:新娘在婚后第九天,由新郎陪同回娘家,叫回九,也称“住九”或“回门”。

P1418

1

礼俗宗法

240

九十九

官箴:本指古代百官规劝帝王过失的箴辞,后来成为对官吏的箴言诫辞的泛称。

P1428

1

职官典制

241

九十九

签押上:指掌管收发、处理公文的部门。

P1435

2

职官典制

242

九十九

棨戟:古代王公以下出行时作仪仗用的木戟,表面涂有赤色油漆,或以赤黑色缯作戟衣。

P1436

1

职官典制

243

九十九

燕贺:本为庆贺新屋落成之词。《淮南子·说林训》:“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P1436

2

礼俗宗法

244

九十九

咨:咨文,旧时用于同级机关的公文。

P1437

1

职官典制

245

九十九

杖、徒:自隋迄清二者皆为五刑之一。杖:用木棍、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徒:强制犯人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P1438

2

职官典制

246

一〇〇

署:旧时称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叫署。

P1440

1

职官典制

247

一〇一

太师:官名。古“三公”之一,位高望重。始设于殷周,历代职掌不同,明清以朝臣兼任,成为有职名无实权的虚衔。

P1452

2

职官典制

248

一〇一

开吊:丧家择定日期接受亲友吊唁送礼。

P1455

1

礼俗宗法

249

一〇二

女墙:城墙上的短墙。

P1464

1

建筑园林

250

一〇二

图书 :即河图、洛书。传说远古之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有人说伏羲根据“河图”、“洛书”画成八卦,就是《周易》的来源。也有人说伏羲依照“河图”画成八卦,夏禹效法“洛书”而成《洪范》。

P1465

1

风俗游艺

251

一〇二

揲蓍:我国古代占卜的一种。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用它的茎进行占卜。揲:依照一定规则,按蓍草的不同数目分组,以卜吉凶。

P1466

1

风俗游艺

252

一〇二

真人:“真人”本系道家对“得道成仙”者的尊称,后有少数道人被封建帝王封为“真人”。

P1469

1

哲理宗教

253

一〇二

行走:入值办事的意思。清制,凡在朝廷某部门任职称在某处或某官上行走。

P1471

1

职官典制

254

一〇三

京兆尹府:掌治京师的府一级行政长官,在清称顺天府尹,正三品。

P1482

2

职官典制

255

一〇三

结缘:佛家语。意谓现世去恶行善,积德修福,可结来世因缘,得到超度;世人给寺庙募捐布施也叫结缘。

P1482

3

哲理宗教

256

一〇三

公车:原为官署名,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因以“公车”为入京应试举人的代称。

P1483

1

职官典制

257

一〇四

回曹:即回衙。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

P1486

1

职官典制

258

一〇五

御史:官名。秦以前本为史官,汉以后专主纠察,明清时称监察御史。

P1496

1

职官典制

259

一〇五

交通外官:指京官私自交结外任官员,是一种结党营私的罪名。清代《钦定吏部则例》:“如外官赴任时,谒见在京各官或至任所差人来往交结者革职。其在京各官与之接见及差人至外官任所往来者亦革职。”

P1497

1

职官典制

260

一〇五

度:度尺。古代称黍百粒横排起来的长度为一度尺,等于清代营造尺的八寸一分。

P1501

2

器用什物

261

一〇六

阙:古代建于城门、宫殿、陵墓前的两个砖木或石砌的对称建筑物,两阙间之空缺作为道路,故称阙(古时“阙”通“缺”)。后亦以代指宫殿、朝廷。

P1507

1

建筑园林

262

一〇六

同寅:称同在一处任事供职的人为同寅。

P1509

1

姓名称谓

263

一〇七

枢密院: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称,始于五代,宋元沿置,主要掌管军事机密、边防等。明代废。

P1516

1

职官典制

264

一〇七

台站:清代设置在边远地区的报告军情、传递公文、押送犯人之驿站。

P1517

2

职官典制

265

一〇七

圣眷:皇上的恩遇。

P1524

2

职官典制

266

一〇八

六亲:古说不一,或指父、母、兄、弟、妻、子,或指父、子、兄、弟、夫、妇等。封建宗法社会中,往往一人获罪,九族株连;反之,一人得宠,鸡犬飞升。

P1528

2

礼俗宗法

267

一〇九

反真:道家谓人死为返回自然,称“反真”。

P1539

1

哲理宗教

268

一一〇

丁忧:旧称遭父母之丧为丁忧,为官的须闭门谢客、辞官归里、守制三年(实际为二十七个月),期满之后方可“起复”。

P1555

2

礼俗宗法

269

一一一

衰麻:同缞麻,旧时丧服胸前所缀的麻布。因“衰”是丧服的主要标志,故称丧服曰“衰”。

P1570

2

礼俗宗法

270

一一二

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人贩子),媒婆,师婆(巫婆),虔婆(鸨母),药婆,稳婆(收生婆)。

P1578

1

姓名称谓

271

一一四

行取:行文调取的意思。明、清时代,皇帝召见地方官,或地方官按规定年限,经上司保举,进京考选,补授京官,皆由京中有关部门发公文调取。

P1605

1

职官典制

272

一一四

少君:旧时对他人之子的客气称呼。

P1606

3

姓名称谓

273

一一四

尊纪:犹言您的仆人。旧称仆人为纪纲,语本《左传》。

P1606

4

姓名称谓

274

一一五

致仕:也作“致事”,辞职、退休的意思。

P1614

3

职官典制

275

一一七

流觞:古人每逢三月三日聚会于环曲的水流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叫作“流觞”。后来就把传杯行令这种游戏叫“流觞”。规定在酒令中必须带出一个“月”字的就叫“月字流觞”。

P1639

1

风俗游艺

276

一一七

外藩王爷:这里指分封在京师以外的王爷。

P1642

1

职官典制

277

一一七

三法司: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

P1642

2

职官典制

278

一一八

内典、金丹、仙舟:内典:佛典之通称。佛家称佛经教典为内典,称佛典以外的典籍为外典。金丹:道家炼得的所谓长生不老药。仙舟:借指求仙的途径。

P1655

2

哲理宗教

279

一一九

龙门口:这里指科举考场的门口。旧时以“登龙门”比喻科举中式,飞黄腾达。

P1667

1

职官典制

280

一一九

同年:科举制度下称同科考中的人为“同年”,明清时代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都称“同年”。

P1670

1

职官典制

281

一一九

九卿:秦汉即有此称,通常统指中央行政机构长官,历代多有变化,至明、清有大、小九卿之别。大九卿为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小九卿清时指宗人府府丞、詹事、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顺天府府尹、左右春坊庶子。但清代谕旨中常以六部九卿并称,一般不将六部尚书计算在九卿之内,九卿究指哪几种官,并无明文规定,记载中亦不一致。这里的“九卿”系泛指中央机构及朝中要员。

P1670

3

职官典制

282

一一九

座师:明、清时代举人、进士称本科主考官为“座师”或“座主”。

P1670

4

职官典制

283

一二〇

服阕: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

P1681

1

礼俗宗法

284

一二〇

褫籍为民:革去官职禄籍,贬为平民百姓。

P1684

1

职官典制

285

一二〇

圆觉:佛家语,所谓圆满之灵觉,或称无上觉,指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最圆满的境地,即悟道成佛的意思。

P1686

2

哲理宗教

 

 

 

[拜访老师送点啥以及拜访亲家带什么礼物好]

引用地址:https://xus168.net/202404/11690.html

tags: